南華期貨:“限電”、“停產”,煤炭大國怎么了
“缺電”、“限電”、“停產”,周末這些關鍵詞霸占了煤炭搜索榜。我國既是能源大國,也是電力大國,卻陷入了無電可用,甚至需要限制居民用電來緩解目前的窘境。彼時,各種陰謀論此起彼伏,各種質疑聲紛至沓來。為什么會缺電?為什么要限電?這種現象還會持續嗎?本文我們將從不同角度來一一剖析。
一 、煤炭供給缺口放大是缺電的直接原因
今年動力煤價格節節攀升,價格創下歷史新高。往年最高價也不過600、700元每噸的動力煤,今年下半年突破了千元大關,目前上漲勢頭依舊。鄭商所動力煤2210合約自8月份以來,上漲幅度超過50%。截止9月24日,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報價1540元/噸。現貨方面,需求目前十分火爆,內蒙古、陜西等主要產區拉運車輛排滿,滯留現象嚴重,呈現“一煤難求”的局面。
圖1 動力煤2201合約價格(元/噸)
數據來源:wind 南華研究
為何今年煤炭如此緊缺?通過我們的研究,供給需求不匹配是主要原因。動力煤主要產區為“三西”地區,即山西、陜西、內蒙古西部,三個地區動力煤的產能分別占28%、17%、25%,今年三大產區產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受限。
圖2 動力煤產能分布
數據來源:南華研究
供給端,今年供給增量十分有限,內蒙古產區受安全檢查影響,產量下滑明顯,目前產能恢復不及預期;陜西產區,8月份來,由于全運會的召開,陜西榆林露天煤礦全停,加劇了煤炭供應緊張的格局;山西產區同樣收到安全檢查影響,產能難以進一步提升。國產礦產量難以提升,進口煤炭也難以彌補缺口。自從澳洲煤礦被禁,3500萬噸的優質煤炭缺口一直存在,目前70%的進口煤炭來自印尼的3800大卡煤炭,而高熱量低硫的動力煤難以從進口端得到補充。考慮到后期還有冬奧運召開,再加上近期礦難時間頻繁,我們預計今年年內煤炭供給都較難獲得有效提升。
圖3 主要產地原煤產量(單位:萬噸)
數據來源:wind 南華研究
需求端,今年企業用電需求和民用電需求都有較大幅度增長。由于今年中國受疫情影響較小,大量訂單流入中國,特別是輕工和低端制造業等,用電需求巨大。民用電方面,由于今年氣溫偏高,夏季用電需求旺盛,下游電廠日耗、供煤處于歷年高位,消耗大量煤炭庫存。
圖4 電廠日耗(單位:萬噸)
數據來源:南華研究
圖4 電廠供煤(單位:萬噸)
數據來源:南華研究
長期供需缺口的存在,導致煤炭庫存創下歷年新低,上游礦區幾乎無庫存,中游港口庫存處于歷年低位,下游電廠庫存極低。由于電廠馬上要迎來冬季補庫,而高額的煤價讓電廠處于觀望狀態。目前推出的各種政策,主要保證民用煤的供應(即長協煤的全面覆蓋),至于企業用煤(包括煤化工、水泥、電解鋁等用煤企業),只能去采購市場煤,導致煤價節節攀升。
圖5 秦皇島港動力煤庫存(單位:萬噸)
數據來源:wind 南華研究
圖6 下游電廠煤炭庫存(單位:萬噸)
數據來源:南華研究
整體來看,目前的局勢可以用“岌岌可危”來形容,供給難有實質增量,需求又持續增長,今年據推測,“拉尼娜”現象出現概率高于80%,這代表今年很可能是個冷冬,屆時需求可能進一步增長。以這兩天限電嚴重的東北為例,目前東北三省的庫存依然處于非常低的位置,電廠的補庫刻不容緩,一旦不能完成補庫,可能會嚴重影響到民生。而目前的動力煤現貨價又處于極高位置,后續預計易漲難跌,電廠補庫在價高、量少的情況下難以加快進行。今年動力煤的“死局”如何收場,只能等待進一步觀察。
圖7 秦皇島Q5500動力煤平倉價(單位:元/噸)
數據來源:mysteel 南華研究
圖8 東北三省電廠庫存(單位:萬噸)
二、“能耗雙控”政策是另一個推手
“能耗雙控”政策并不是最近的政策,早在2015年10月26日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就已經提出,即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的“雙控”。作為循序漸進的政策,“能耗雙控”執行近六年,目標一直穩定、明確。從歷史執行情況來看,“能耗雙控”的指標也完成的較為不錯。例如“十二五”的要求是降低16%,實際完成降低18%,“十三五”要求到2020年為止相對2015年降低15%,而2016年-2019年已經完成了13.7%。2019年僅有內蒙古未完成相應指標,北京等10省超額完成。因此政策并沒有臨時加碼,只是因為今年執行的實在太差,才引起了相應的關注。8月12日,國家發改委發布《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前完成情況晴雨表》,其中9個省份(區)能耗強度不降反升,被列為一級預警;只有10個省份(區)完成了相應的指標,其他省(區)強度或者總量的完成情況都不盡如人意。在此之后,為了完成今年的“雙控”指標,各省的限電停產開始加碼,要求高耗能產業限產限電甚至直接停產,頗有一種“趕作業”的意思。為何今年上半年的“雙控”指標完成如此之差呢?具體分析原因,由于疫情以來,中國受疫情影響較小,大量國外訂單涌入中國,相關企業擴張產能,再加上國內復工復產較快較好,承接下了這些訂單,上半年出口大增。但是能源消耗也迅速增長,導致高耗能、高排放高居不下。限電也是逼不得已的舉措。
三、“缺電”、“限電”還要持續多久?冬季供暖是否有保證?
跳出基本面來看,目前階段是我國作為煤炭大國向新能源轉型的必要階段。長期以來,我國“富煤貧油少氣”,火力發電占比超過70%,煤炭是我國最重要的能源。但是在“碳中和”“碳達峰”政策下,減少煤炭使用,增加風電、水電、核能等清潔能源勢在必行。從動力煤的角度來看,今年的供需格局很難逆轉,事故頻發下安全檢查很難放開,而且退一步來講,即使政策放開,產能的增加也需要時間。需求端的增量是確定的,并且已經反應到了火爆的現貨市場。庫存的累積是接下來要重點觀察的對象,特別是下游電廠的冬季補庫節奏。假如屆時補庫不及預期,為了保證民生,市場煤可能會被進一步采購,煤價有進一步上行的動力。從“拉閘限電”來看,目前的行為更像是“補作業”,且現在的限電已經傷害到了企業甚至民生。但是作業補上后,“拉閘限電”現象就會開始緩解,我們預計在11月-12月將顯著好轉。
作者:南華期貨咨詢服務部
重要申明:本報告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期市有風險,入市需謹慎。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