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意社:國際油價漲勢不休 短期仍可能挑戰高點
本周(17日當周),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,截止20日發稿,布倫特原油盤中一度突破89美金。目前油價已行至近7年最高水平。主因供應緊張預期持續發酵,產油國OPEC+增產困難,美國商業原油庫存持續下降等,另外,中東地緣沖突再起,也令供應中斷風險升溫。疊加,國際能源署(IEA)上調了對2022年石油增長預測,多重利好令油價屢破高點。
宏觀層面來看,疫情背景下,全球通脹水平持續高漲,2021年12月的美國CPI同比上漲7%,創下40年的最高水平,通脹壓力下,進一步推升油價。同時,美聯儲貨幣正常化進程也進一步提上日程,市場普遍認為,美聯儲今年至少加息三次,未來油價或面臨來自宏觀面的壓力。
油價上漲最重要還是來自供應端的利好。首先,OPEC+2020年以來一貫推行漸進式的增產政策,逐月40萬桶/日的增量相對保守。而且,部分國家面臨增產困難的問題。一方面,OPEC+的產量難以達到目標水平,因為在過去兩年中,石油行業沒有進行必要的投資。另一方面,部分成員國如利比亞、哈薩克斯坦受本國政局動蕩影響,產量大降。據國際能源署(IEA)數據,最新的一整月11月OPEC+產量比目標低65萬桶/日。
另外,從美國原油庫存端來看,美國能源信息署(EIA)公布的庫存數據,原油庫存已經連降7周,預計周四晚間即將公布的數據仍是下降。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,截至1月7日美國原油庫存下降460萬桶,至4.133億桶,為自2018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,此前分析師預期庫存下降190萬桶。原油庫存持續在低位徘徊,進一步助長了油價上漲的預期。
需求端來看,燃料需求仍在復蘇過程中。最新消息,國際能源署(IEA)上調了對2022年石油增長預測。周三,IEA表示,全球石油市場形勢似乎比預期的更為緊張,讓人出乎意料的是,奧密克戎毒株幾乎沒有對需求造成影響,卻造成了供應中斷。IEA在月度報告中表示,今年全球市場供應正在減少,石油需求較上個月略有上調,有望達到9970萬桶/日,比2019年高出約20萬桶/日。2021年12月,IEA預計2022年的石油需求將與疫情前的水平大致相當。IEA判斷石油需求走高,一方面是供應中斷風險導致的緊缺,另一方面,則是能源緊張導致天然氣價格飆升帶動的石油需求增長。
后市來看,生意社原油分析師認為,短期來看,原油緊平衡狀態難以緩解,這將仍利好油價,油價有望沖破90美金,向100美金邁進。支撐油價的因素,一是OPEC+的控產話語權繼續發揮作用,二是,需求增長的韌性,再就是來自全球高通脹的壓力。一季度可能會呈現“前高后低”走勢。三季度末,油價有回歸的需求。一方面,供應的持續恢復,其中包括OPEC+繼續實施漸進增產,還有就是美國頁巖油的進一步增產。另一方面,在疫情的影響下,需求面也會呈現邊際遞減效應。綜合看,油價短期內易漲難跌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