滬錫 終端消費不樂觀
進入3月以來,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,各地政府積極推進一系列促進復工復產的措施,其中,重點項目復工率接近90%。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歐美地區政府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阻斷病毒傳播,導致疫情快速擴散,當前歐美地區確診人數處于快速增加階段。多國政府被迫采取限制人員流動等措施控制疫情,使得市場恐慌情緒加劇,恐慌指數VIX一度逼近2008年經濟危機的峰值89.53。內外盤有色金屬全線重挫,3月19日錫價直逼跌停,3月23日滬錫主力合約收盤在107360元/噸,創近四年新低,年初以來跌幅超20%。目前而言,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地區疫情快速擴散仍為影響精錫消費的關鍵變量,對比國內疫情擴散趨勢來看,預計短期內海外疫情難有明顯好轉,精錫消費恢復仍待時日,錫價跌勢難有明顯逆轉,仍將弱勢運行。
錫礦產量回升空間大
緬甸為我國主要錫礦進口來源國,進口礦對國內冶煉廠生產有舉足輕重的影響。2月,受國內疫情擴散、人員到位等因素影響,緬礦進口一度中斷,直到3月才有少量庫存礦進入國內,廣西等地部分冶煉廠受疫情及原料影響而停工,礦端持續緊張,加工費在近三年的低位徘徊。自上周開始,緬礦逐步進入生產狀態,隨著未來進口的恢復,進口礦對國內原料端將有所補充。另外,據了解,興業礦業的銀漫礦業整改事項已完成60%左右,公司預計將于3月末申請復工。此外,下半年維拉斯托礦或將進行投產,兩個礦合計年產量超1.2萬噸/年,若能順利投入生產,未來國產錫礦產量有進一步回升空間,礦端供應緊張局面有望緩解。
進口窗口打開
相比需求而言,疫情對冶煉端的影響相對較小,國內主要大型冶煉廠在春節及疫情期間多數維持生產,這也造成了今年1—2月以來煉廠持續累庫,3月初庫存達6230噸,同比增加1004噸。海外方面,精錫過剩也導致LME錫庫存自2019年下半年起不斷增加,截至3月20日,LME錫庫存達到6390噸的高位,為近三年高點。而近期外盤錫價暴跌,現貨比值直線拉升到9.08的高位,進口窗口大幅打開,海外進口潛在增量對國內錫價形成壓力。但近期錫價大幅下跌,已經觸及部分企業成本線,海外天馬計劃削減月產量20%—30%,若錫價持續低位運行,不排除國內等其他冶煉廠跟進減產的可能,部分企業減產將使得未來過剩局面有所緩和,但企業實際減產量有待確認。
需求恢復尚待時日
2月,企業紛紛延遲復工,電子等人員密集的行業也成為防疫重點,錫終端消費大幅下降。焊錫方面,1—2月電子計算機整機產量、智能手機產量以及空調產量同比降幅分別為30.9%、32.5%和40.2%,終端需求下滑明顯。3月20日,全球半導體業景氣指標SOX收盤在1298.54,較2月19日的高點下降34%,疫情對市場前景影響較大。而當前國內疫情雖已得到初步控制,但需求恢復仍相對較慢。通過對市場的了解,部分終端企業訂單為年前訂單,年后新增訂單相對偏少,也有一些企業終端訂單被取消。此外,境外疫情持續擴散也將給電子產品等消費帶來負面影響,國內電子產品、空調等未來出口面臨下滑,從而進一步拖累精錫終端消費。在內部需求恢復較緩,外部需求受到打擊的情況下,未來需求恢復至正常水平仍待時日。





